计生宣传怎么才能走进居民心里?发传单、贴海报的老办法像隔靴搔痒,数据漂亮了,可群众连避孕药具发放点在哪都说不清。入户走访变成"签字打卡",这样的工作方式怎能不碰壁?
我们得换个思路。居民楼不是流水线,每家每户都是独特的生态圈。新婚夫妇的焦虑和二孩妈妈的烦恼能一样吗?把优生优育手册硬塞给空巢老人,不如给年轻爸妈演示疫苗预约APP。计生工作者要变成会察言观色的"家庭医生",带着温度敲开房门。
具体怎么做?首先练好"望闻问切"。社区网格员每月更新家庭档案,像整理中药柜那样细分人群:新婚的、备孕的、更年期的...带着定制化服务上门,送叶酸时顺带讲讲产检补贴,比单纯说政策有效十倍。
创新服务要像春雨润物。在亲子活动日嵌入优生知识竞答,广场舞间隙插播两分钟保健短剧。组建"妈妈帮帮团",让过来人讲产后护理,比专家讲座更接地气。计生药具柜何必非在居委会?试试便利店代发点,扫码自取还能匿名评价。
关键要建立"售后跟踪"。不是登记完就完事,三个月后问问避孕措施适不适应,半年后跟进婴幼儿发育评估。把服务做成连续剧而非一次性快闪,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家人。
考核指标也得变一变。比起填写多少张表格,不如统计有多少家庭主动咨询。群众能脱口说出服务电话,比台账上的红手印更说明问题。计生工作不是机械执行,而是要把冷冰冰的国策,焐热了送进千家万户的门槛。
这难道不比强迫签字更有意义?当居民开始主动询问"什么时候再来",当楼道里响起"王专干帮我看看这个报告",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落了地。政策春风化雨时,每一扇打开的门都是最好的答卷。